首页 发现之旅 人物 地理大家

苏轼在潮州轶事

2020-08-29 08:39 chaozhoudaily.com 张家庆

摘要: 清代乾隆年间《庙碑》拓片 □ 张家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

清代乾隆年间《庙碑》拓片

□ 张家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苏轼在宋神宗(赵顼)熙宁五年(1072)继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之后成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艺术等都有卓越成就而达到其时代的最高峰。因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实行变法时,他参加了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的反对派,故先后被外放出任浙江杭州、山东诸城(时称密州)、江苏徐州和浙江湖州等地知州。由于不肯认错,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又被降至湖北黄州(黄冈)赋闲。至宋神宗崩后,宋哲宗赵煦上台,才被召回京当翰林学士,累官至礼部尚书(正二品)。但在司马光去世后,他又以六十岁高龄被贬到惠州和儋州(今海南儋县),遇赦后于宋徽宗赵佶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病逝于江苏常州宜兴县滆湖边的别墅里,谥号文忠,追赠太师。《宋史・苏轼传》载有:“(苏)轼之谪黄州,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及知杭州,则为浚茅山、盐桥二河,制间以蓄湖水。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三十里筑为长堤,以通行者。而堤上则植芙蓉、杨柳,望之如图画。人遂曰为:苏公堤。其去也,民皆画像,饮食必祝。后贬惠州,居三年,泊然无介滞。又贬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而独与幼子过。著书为乐,时从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初,卒常州。”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5),皇帝赵顼接受宰相王安石的建议,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宋神宗在位十八年,号熙宁、元丰。《宋史・神宗纪》说他“孝友谦抑,将大有方,幕尧舜而用王安石,使变更成法。”因宋神宗下诣,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当时的潮州太守方蓁决定在州治南七里(今南春路南端的厦寺村头圣者亭处)重建韩文公庙,但未及时得到朝廷批准拨款。直到五年后的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终于建成。接任太守王涤委托潮州先贤吴复古请苏轼写了《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韩愈因谪潮而被潮州人尊为神圣,盖因他生前参天地关盛衰,虽然他在潮州只有八个余月,但其正气犹浩然存于潮州山水之间。苏轼尊崇韩愈,其文丰词雅调,气类光采,非其不能为此文而非韩愈不足当此殊荣。

苏轼才气宏大,其文笔可用“波澜叠出变化无穷”来形容,不论什么题材,到他笔下就变得新鲜、妥贴,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又不同凡响。新(宋代)古文运动正因有苏轼这样杰出的作家才能获得成功和深远影响。苏轼和欧阳修一样,也是古文运动中的推动者。他们对古文艺术形式的提高,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常在作品中运用一些骈文常用的对偶句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加绚丽色彩和铿锵音调,在《潮州韩文公庙碑》《醉翁亭记》中均可找到出色的例子。他们用古文体裁写赋,大胆地打破赋体的条条框框并取得成功,如《后赤壁赋》《秋声赋》就是这种创新和改革的成果。

康熙版《潮州府志・艺文》收录有苏轼的九篇文章和五首诗,其中除《潮州韩文公庙碑》《与潮州王朝请涤书》《又与潮州王朝请涤书》《与吴子野论韩文公庙碑书》四篇外,其余的五篇文章和五首诗都与潮州八贤之一吴复古[1044—1099,字子野,揭阳蓬州(今属澄海)人]有关。明代状元林大钦在《潮州八贤论》中称吴复古“志趣超逸,岂多得哉!”因受苏轼所见重,故为其作有《岁寒堂十二石记》《与吴秀才书》《又与吴秀才书》《远游庵铭》《祭吴子野文》和《闻潮阳吴子野出家》《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陸道士皆和,予亦次其韻》《次韻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首》。这些诗文都是写给吴复古或为他而写的,足见苏轼与吴复古交谊之深厚。

有的文章说《潮州韩文公庙碑》是苏轼在惠州时所作,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潮州城南建韩文公庙时,苏轼五十四岁,刚好调任江苏扬州知军州事。苏轼赴任途中,巧遇吴复古奉潮州太守王涤(字长源,山东莱州人)之请带书北上请其撰写庙碑。

清代潮州名士郑昌时(1769—1828,著有《韩江闻见录》)评论称:“苏文如海,韩文如潮。”“海”指成就之宏深,“潮”言气势之盛大。苏轼对韩愈极为崇奉,他接到王涤书信后,便立即答应下来并赞扬此义举,认为“此古之贤守留意于教化者所为,非簿吏之所及也”。

相传苏轼在构思庙碑时,费了很多心机还找不到下笔之引言。但当他想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时,不禁拍案大呼:“文成矣!”当下文思泉涌,一气呵成:“……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文章写得何等激扬,由于有此千古雄文,潮州人对韩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信之深,思之至”。苏轼之文也使国人对潮州的印象更加深刻,提升了潮州的知名度。

康熙版《潮州府志・艺文》载有苏轼的《过阴那山》诗,其序有:自惠来潮,既访韩山,再六日,归舟蓬辣(滩,在梅江东段)上,乃闻高僧了拳,结庐于此,及兹一览水石云林,诚为罗浮仲孹也,因赋此云:

吾治有罗浮,已为东粤奇。

又闻有此山,更为罗浮推。

中有唐僧者,自言惭愧师。

滃云铺法界,轮月照禅帷。

色相窥峰石,慈悲度蒺藜。

我来惠不远,僧去已多时。

佛骨藏金塔,禅踪看碧漪。

香浮空鹤舞,钟逐晓风驰。

我自虚无寂,中庸末发之。

苏轼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被贬惠州的。从诗序中可知,他在潮州住了六天,时间是谪惠州次年正月十二日起。他曾到潮州城南韩庙、韩山(时未建祠)和磷溪金沙溪等地参观考察韩文公遗迹,并留下不少有趣的故事传说。这是他撰写《潮州韩文公庙碑》的四年后亲临调研,也是他认真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值得后人学习!

苏轼在潮州时受到名士王介石和许珏的接待。许珏是陈尧佐学生、潮州八贤之一许申的曾孙,娶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女、宋英宗赵曙的姐妹德安县(今江西九江)主为妻,曾任左班殿值、广南西路兵马都监。当年正月十六日,苏轼作《酒子赋》,并在序中称:“潮人王介石,泉人许珏以是饷予,因作此赋。”王介石名棐,七年后的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1103)中正奏第四甲进士,因年老而未仕。苏轼在招待宴会上,发现潮州的米酒是用未成熟的谷穗浆酿制的,称为“酒子”,虽然酿造出来的酒只有成熟稻谷的一半,但味道特别好,故这个平生喜欢酿酒、饮酒的著名“酒仙”便写下《酒子赋》,其序有:“南方酿酒,(稻)未大熟,取其膏液,谓之酒子,率得十一,既熟则反而暗(混浊)中。”

苏轼在《与邓安道书》记有:“宝积(寺名,在潮州城南门外)行无以为寄,潮州酒一瓶并建(指福建建阳,古称建州)茶少许,不免罪渎。”可知当时潮州饮福建茶,而潮州酒系送礼佳品。又在《跋东臬子传》云:“梅州送酒者适至,独尝一杯,径(居然)醉,遂书此纸以寄谭使君。东坡不能饮,而喜人饮酒,当以潮州酒为佳也。”大文豪苏东坡不但擅长酿酒,更是品酒“高人”。近千年前诚心诚意为潮州米酒作了免费广告,可惜后来罕有人重视潮州米酒的这段不凡历史。此后,潮州米酒传至台湾,至今成为台湾、闽粤等地居民的日常必需品和抢手货。看来,如何保护、传承和发挥潮州传统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和开发利用潮州文化旅游品牌,仍大有文章可做!

责任编辑:马新

(原标题:苏轼在潮州轶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