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涨”一片声 西湖模式鲜有后来者?
摘要:随着暑期的来临,全国各大旅游景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潮,涨幅均在20%到60%之间。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统计,西湖实行免票的第一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
景区“涨”一片声 西湖模式鲜有后来者?
2012-08-07 07:03:00 作者: 王菁婧 来源: 新华网
关键词:
后来者;飞来峰造像;杭州西湖风景;西湖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还湖于民
[提要]
随着暑期的来临,全国各大旅游景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潮,涨幅均在20%到60%之间。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统计,西湖实行免票的第一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2011年,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四倍。
卓军将西湖模式概括为“三个减法”。即首先在遗产区的外面划定一个缓冲区,减少缓冲区内的建设、土地开发等各种生产生活行为;其次,通过《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用立法的方式明确规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减少人为破坏因素;最后,制定《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规划》,提出近、中、远期目标,从规划上减少城市对西湖的不良影响。
通过不断的努力,西湖也在“开发”与“保护”这道难题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西湖模式为何鲜有后来者?
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统计,西湖实行免票的第一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2011年,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四倍。可以说,杭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西湖模式的成功,赢得了业内外口碑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但是十年来,西湖的成功模式却少有复制。
究其原因,主观意识的落后、追求短期的门票利益、缺乏有效的产业规划等都脱不了干系。但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华茵则认为,缺乏统一的管理才是导致景区门票扶摇而上的主因。“往往会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一个景区,它们之间存在着利益纠葛,很难凝聚成一股强有力的管理力量。”在杭州,整个西湖景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职能都由唯一一个管理机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所承担。
“还湖于民、以人为本、传承文化、保护生态,这是西湖的成功秘诀,我相信,它会向四周逐渐扩散、传播,总有一天,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接受它。”刘颖说。
魏鹏
相关阅读 更多新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