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风景这边更好
摘要:“这里有最温柔的荻、最诗意的草、最多姿的水……”一走近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这里有最温柔的荻、最诗意的草、最多姿的水……”一走近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远远就能看见这样“诱人”的宣传语。第二次来此露营观鸟的浙江“驴友”吴先生说,他被这些难得一见的鄱阳湖生态美景深深吸引。
眼下对于国内许多景区而言,是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旅游淡季,而对于国内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而言,却是赏湖、观鸟的最好时机。12月15日,记者一行迎着今年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雪,来到位于鄱阳县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只见眼前一派银装素裹、山环水绕、候鸟云集的景象,原本安静的湖面因为多了踏雪赏鸟的游客而变得生动起来。
从无到有,鄱阳湖湿地旅游成为我省生态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尽管天气骤冷,却无法阻挡人们对鄱阳湖、对自然生态的热情和向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仍可看见不少前来游湖、观鸟的人。“9月以来,每个周末湿地公园都能接待游客6000多人次,上周末游客接待量突破1万人次。”鄱阳县旅游局副局长毕晓红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入冬以来,飞抵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栖息的天鹅、白鹤、白头鹤、灰雁等鸟类多达160多种、20多万只,万鸟争鸣的景观吸引了八方游客。
望着眼前这片鄱阳湖湿地风光和人鸟共欢的场景,记者无法想象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无人看管的“原生态处女地”。
“和许多临湖而生的县(市)一样,鄱阳县的百姓一直靠捕鱼、务农为生,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们当中有的拿起话筒当上了导游,还有的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渔家乐。”毕晓红说,2007年底该县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湖旅游名城”的概念,动起了发展鄱阳湖湿地旅游的念头,从当年的“一张白纸”,到如今,他们拥有了全省真正意义上的鄱阳湖湿地旅游景点、产品和线路,同时催生了一大批渔家乐经营户和乡村旅游休闲景点。
“这一切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除了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外,顺应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势,借势发力也是该县旅游业迅速实现从无到有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昌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黄细嘉认为,以鄱阳县为代表的鄱阳湖湿地旅游,已成为我省生态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率先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区,打造全国生态旅游的标杆
省旅游局市场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继去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今年4月,由我省编制的《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也上升为国家级规划。
这是全国首个列为国家级的生态旅游规划,将鄱阳湖区域的51个县(市、区)纳入规划范围,以生态旅游为主线,着眼于推动需要国家层面协调或解决的问题,重点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创新旅游发展方式,增强旅游产业发展能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生态文明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
“之所以做这件事有两个目的:一是推动江西本身生态旅游的发展,鄱阳湖区域集结了江西最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二是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同时,把我省的旅游产业布局搞好。像红色旅游一样,我省意在通过在鄱阳湖地区的实践和摸索,形成一套国家生态旅游标准体系,成为全国生态旅游的一个标杆。”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省旅游局局长王晓峰的一番话,给中央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月9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总经理汪文斌在赴庐山、星子等地参观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江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处理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这一世界级命题上,江西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域内县(市)真正做到了规划先行、保护为上、布局合理。”
的确,鄱阳湖生态旅游区正在按照当初的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着:8月2日,龙虎山、龟峰景区荣膺“世界自然遗产”称号;11月1日,全国首个生态旅游省级标准在我省实施;12月4日,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湿地科学园在鄱阳县建成竣工……
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如火如荼,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花”
12月14日,位于星子县的鄱阳湖国际生态旅游区中心客运港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该项目建成后,不但是水上交通枢纽,还是鄱阳湖旅游的龙头项目。”星子县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刚建成的鄱阳湖湿地科学园,更是一跃成为我省鄱阳湖生态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使我省鄱阳湖生态旅游产品从以前的单一资源类转变为集科普、民俗、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产品。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副主任于秀进感慨地说道:“我们是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要求、标准和速度来完成这个项目的。项目从规划到施工招标再到开工,总共不到两个月。县委书记亲自督查,连续在工地指导30多天,对每一个施工细节都要求做到最好。因为我们明白,所有与鄱阳湖有关的项目都不仅是江西的,更是全国的、世界的。”
一年来,像鄱阳湖国际生态旅游区中心客运港、鄱阳湖湿地科学园这样的大型旅游项目在我省“落地开花”、建成竣工的还有不少。“如今,鄱阳湖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已成为许多客商关注的焦点,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迅速成为我省的投资热点。在5月举行的江西香港活动周上,安义圣兰蒂斯旅游休闲地产、上饶市旅游集散中心等15个重大旅游项目当场签约,签约总额超过120亿元。”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手记:
在保护中加快发展生态旅游
记者曾随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鄱阳湖进行实地调研。当时的鄱阳湖旅游还是一张白纸。然而“白纸上好画画”,目前,环鄱阳湖各县(市)纷纷摩拳擦掌,先后出台了相应的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推出了一批鄱阳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景点,出炉了一批鄱阳湖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一条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正逐步清晰。
当前,我省旅游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发展鄱阳湖生态旅游,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区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将有利于促进我省旅游业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全面提升全省旅游产业综合素质。
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一张“名片”,更是全国乃至世界不可复制的生态资源。在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文明与旅游经济相协调。只有这样,我们在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