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自然 河湖泉瀑

北方突然降温暴雪 今冬西湖候鸟来得晚了来得少了

2013-01-13 18:14

摘要:在西湖过冬的鸳鸯显得非常活跃。里尔/摄 一只夜鹭停在新做的水鸟保护区指示牌上。祝辰洲/摄 迟到半个月,减员15%,今年冬天西湖观鸟,比较不容易。因此浙江野鸟会正在申请,希望将每周六“观鸟宣传活动”的地点从苏堤改到北山路——有食物的天鹅区域,鸟儿多

西湖过冬的鸳鸯显得非常活跃。里尔/摄

一只夜鹭停在新做的水鸟保护区指示牌上。祝辰洲/摄

迟到半个月,减员15%,今年冬天西湖观鸟,比较不容易。因此浙江野鸟会正在申请,希望将每周六“观鸟宣传活动”的地点从苏堤改到北山路——有食物的天鹅区域,鸟儿多一点。

爱鸟人士提醒,目前正是冬候鸟迁徙不稳定期,喜欢它们就请远观——当你的肉眼能看清鸟儿,已经吓到它。

迟到半月,减员15%

“冬候鸟到达西湖时间表”好多空白

每年冬天的西湖,就是候鸟们的天下。

“来西湖越冬的第一拨冬候鸟,总是鸬鹚。”西湖水域管理处监察大队副中队长朱碧颖说。

10月1日第一批冬候鸟鸬鹚来到柳浪闻莺喷泉嘴落脚,10月20日,一只美丽的银鸥来到西湖,10月30日上午9点,两只美丽的鸳鸯出现在西湖西里湖水鸟保护区……朱碧颖天天待在西湖边,他的脑海里,有一张“冬候鸟到达西湖时间表”,并且年年更新,今年这张表格里,有好多空白处。

“它们迟到了,队伍也小了。前几年的秋天,更早几日,我已经可以观察到赤颈鸭、凤头潜鸭,今年到现在都没看到过。”朱碧颖说,“因为今年北方冬天降温降得太突然了,很多候鸟估计还在规划迁徙时间,结果一场大雪,让没来得及起飞的鸟儿吃尽了苦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一只迁徙的候鸟身体状况都不同,身体强壮的候鸟可以忍受零下5℃的气温。每天飞翔六七个小时,而身体虚弱、体型较小的却难以抵挡这么寒冷的天气,在飞行过程中不免落队,还有些甚至没来得及起飞,就被大雪压住,长眠地下。

而因为暖秋的影响,今年候鸟来西湖的时间比往年迟了将近半个月。今年西湖水域大约有六七十只候鸟,跟去年相比,总量减少了15%左右。“等天气再冷点,我们穿上羽绒服,候鸟们也就到得差不多了。”朱碧颖说。

6年来观鸟点可能第一次搬

从苏堤搬到北山路天鹅区域

“鸟儿太少,很难观赏到,因此我们希望能去北山路观鸟,”浙江野鸟会秘书长范忠勇在“希望”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他说的是野鸟会一年一度的“苏堤观鸟宣传活动”,已经举办了六年,一般11月底开始,1月初结束。这段时间的每周六上午,野鸟会派三四位工作人员指导市民游客观鸟,一上午起码有三四百名游客观鸟。

6年来,从未更换观鸟地点,今年具体搬去哪里还未最后确定:“正在申请中。”

对翱翔蓝天的鸟儿们来说,从苏堤飞到北山路,简直像去邻居家串个门一样,那么近,对观鸟市民们来说,区别很大吗?

“因为北里湖天鹅棚蹭饭吃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不远万里,长途奔袭,其实不过为了果腹。范忠勇说,几年观鸟活动办下来,发现苏堤这边能看到的候鸟越来越少,“主要因为孤山山脚经常有游客喂食。”

3年前,第一只聪明的野生鸳鸯发现天鹅平台这座“粮仓”,就开始蹭吃蹭喝。

当年,杭州动物园天鹅饲养员把食物放好,几只天鹅不紧不慢地迈着优雅的步伐,打算去饱餐一顿,它们还没发现周围那一双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当天鹅开始吃稻谷、菜叶时,那只取巧的鸳鸯就飞身过去衔了一口食物,然后躲得远远狼吞虎咽……

今日的候鸟们早就不像它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堂而皇之地加入和壮大了“抢食”队伍。

“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鸳鸯、绿头鸭都开始蹭饭。”野鸟会会员张先生说。

而每到秋冬季节,杭州动物园天鹅饲养员也会开开“后门”,为候鸟们添些稻谷、菜叶,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都能吃饱。

目前正是迁徙不稳定期

当你的肉眼能看清鸟儿,已经吓到它

虽然每年都会有上百只候鸟留在西湖过冬,它们是西湖的“铁杆粉丝”,但若希望能留住更多客人,我们人类还是要小心呵护它们。

“从目前开始到12月初,是候鸟迁徙不稳定期,因为它们正在选择过冬的避风港——有食物、安静安全、与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的一块小小土地。”常年观察鸳鸯的祝辰洲希望能提醒钱报读者,“你要看鸟,买个望远镜静静地看看就好了。候鸟对环境很敏感。当你的肉眼能看清鸟儿时,实际上你已经在吓唬它了。”

祝辰洲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西湖景区的本土鸳鸯不太青睐刘庄边上的水鸟保护区,而候鸟鸳鸯一般都直接飞去保护区。好像它们内部商量过,划定了各自的活动区域。

这块大约2万平方米的水域,西湖景区也在今年重新制作了指示牌,檀木色的底,上书白字“西湖水鸟保护区”。提醒进入这块水域的游客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惊扰了来自远方的来客。

西湖水鸟保护区是游船必经的区域,不过每一条航线都有固定的航道。西湖的船工一进到水鸟保护区,都放慢了速度,生怕吓到这些小家伙们。

“杭州的留鸟种类很多,翠鸟、黑水鸡、夜鹭等,都很具观赏性。但一年来一次的这些客人们,更能让游人们感受到鸟类的种类之多,见识到更多不一样的风采。”野鸟会成员王先生说。(杨晓政 周何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