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况味——晚秋之晨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12月28日 秋,历来是一个悲伤的季节。盖秋是四季转折的季节,春夏二季万物回苏,欣欣向荣,一派丰盛繁茂景象。而当时间的车轮转至秋季,则全然是千山萧瑟,百木凋零;光辉尽寂,繁华不存。因此人们常是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或是 夜深风竹敲
国家旅游地理12月28日 秋, 历来是一个悲伤的季节。盖秋是四季转折的季节,春夏二季万物回苏,欣欣向荣,一派丰盛繁茂景象。而当时间的车轮转至秋季,则全然是千山萧瑟,百木凋零;光辉尽寂,繁华不存。因此人们常是“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或是“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抑或是“枯藤,老树,昏鸦”等一阵阵悲叹。想来是感悟伤怀,感怀伤逝,则“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了,偶尔有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玉霄”,读来也让人感觉这也只是诗人徒自安慰罢了。
大概古人大多都是些放眼天下,纵目千山的大情怀大气魄之人,故每每临秋则睹物自伤。而我则是一个“小气之徒”,有时竟然会为秋天一处或一点点独特韵味所迷醉,尤其是晚秋之晨。
晚秋之晨往往会伴着迷迷蒙蒙如烟似纱的薄雾,空气是清新透明的。深吸一口,一丝凉气则由鼻入肺,由肺入心,“沁透心脾”也许指的就是这种感觉,于是整个人便顿觉精神抖擞,活力四射了。路边的香樟经过一夜寒露的洗礼,全然淘去白日一身的尘渍,配上一身崭新的绿装,格外英姿勃勃。叶子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如纯白无暇的透明珠,又似有着放大镜般奇特功能玻璃球——让你能够窥见那一个碧绿的世界,水灵灵的,亮晶晶的,碧油油的。在碧绿透明间营造着一个奇美多姿的世界,一个仙境般的童话世界。
路边一只甲虫悠闲的踱着步子,深秋时,地表的昆虫可不多见,一般都躲在地下过冬。于是我不禁好奇地想上前问问,可是还没等我开口,甲虫似乎察觉到了我,一下钻到草丛中去了,倒是树上一只小鸟,见我走来,不但没有被惊飞,反而自在地哼着小曲,唱起歌来了。
不远处的图书馆巍巍地矗立在那里,轻雾多情地缠住他的腰,蒙蒙融融的。抬头望去,依稀还看得见他的脸。突然记起小时候的看过的动画版的《西游记》,记得孙悟空初见兜率宫时,画面上也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宫殿(不过那里的云是九天之上的云),云雾缠绕在半腰间,非有道之人上不去。而此刻眼前的这座图书馆有23层高,被晨雾笼罩住了,似乎也让人有点如入仙境的感觉。
晚秋的早晨,没有日中时的热闹喧嚣,但也不是静夜里的阒然无声。它有的是祥静宁和,自然清净。清风吹拂,薄雾萦绕。歌德曾说过:“人应起码每天听首小歌,读首好诗,看幅好画,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对我这种天性拙愚的人来说恐怕是很难以企及的,但前几件事却也还是能做到的。尤其是在这晚秋的早晨,山是空濛的山,雾上迷蒙的雾,和着虫鸣莺啼,却不正是似幻似真,如诗如画亦如歌的么。
郁达夫先生曾在《故都的秋》中说南方的秋“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我想:秋意或说秋味也未必要太饱太浓吧,太浓则易生悲。我也时常抱怨过,包括写文字慨叹过秋天的悲凉。但总觉得秋也还是有着自己的韵味,尤其是晚秋的早晨,则更显“秋天的况味”了。
大概古人大多都是些放眼天下,纵目千山的大情怀大气魄之人,故每每临秋则睹物自伤。而我则是一个“小气之徒”,有时竟然会为秋天一处或一点点独特韵味所迷醉,尤其是晚秋之晨。
不远处的图书馆巍巍地矗立在那里,轻雾多情地缠住他的腰,蒙蒙融融的。抬头望去,依稀还看得见他的脸。突然记起小时候的看过的动画版的《西游记》,记得孙悟空初见兜率宫时,画面上也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宫殿(不过那里的云是九天之上的云),云雾缠绕在半腰间,非有道之人上不去。而此刻眼前的这座图书馆有23层高,被晨雾笼罩住了,似乎也让人有点如入仙境的感觉。
晚秋的早晨,没有日中时的热闹喧嚣,但也不是静夜里的阒然无声。它有的是祥静宁和,自然清净。清风吹拂,薄雾萦绕。歌德曾说过:“人应起码每天听首小歌,读首好诗,看幅好画,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对我这种天性拙愚的人来说恐怕是很难以企及的,但前几件事却也还是能做到的。尤其是在这晚秋的早晨,山是空濛的山,雾上迷蒙的雾,和着虫鸣莺啼,却不正是似幻似真,如诗如画亦如歌的么。
郁达夫先生曾在《故都的秋》中说南方的秋“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我想:秋意或说秋味也未必要太饱太浓吧,太浓则易生悲。我也时常抱怨过,包括写文字慨叹过秋天的悲凉。但总觉得秋也还是有着自己的韵味,尤其是晚秋的早晨,则更显“秋天的况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