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历史社会

汪道昆《陈令君霖雨碑记》补遗

2020-08-29 09:04 hsdaily.cn 王红春

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十《陈令君霖雨碑记》

《徽州府志》卷之四《歙职官》中的陈九官任歙县县令记载

□王红春

明代大学者、徽州名人汪道昆撰写的《陈令君霖雨碑记》原碑已在歙县新南街五梯阶梯上、乌聊山(长青山)脚下的民舍前被发现,实为幸事,但至今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又是一件憾事。这块功德碑寄托了歙县人对知县陈九官为民祈雨和申请灾年减免田赋税额、平抑米价的缅怀之情,值得留存。

立碑人等的相关信息

汪道昆后将这通碑文收入其文集《太函集》卷七十。将该碑文与文本进行比对,文本本身没有差异(查得碑文“抑或云油油出远岫,徒跣而从方向,帅官师、士庶望拜之”一句中,黄山书社点校版脱“师”字,查碑文和《四库全书存目》本原文均不脱。详见汪道昆《太函集》(全四册),朱万曙、胡益民整理,黄山书社2004年第一版。)

再发现该碑的篆额、书丹人和立石及刻碑人都不载于册,为恢复碑记原貌,当将其补充完整。

由于距今年代久远,碑上文字有所湮没。如碑记抬头处,在“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邑人汪道昆撰”之下,只有“文林郎提督学校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邑人……,中宪大夫提督学校四川按察司副使邑人……”的字样,所以该碑的篆额和书丹者就需要查阅资料了。

先来看看按察司副使和监察御史提督学校一职设于明代何时?据《明会典》卷七六《礼部三十五贡举》记载:“事例,正统元年奏准各处添设按察司副使佥事一员,南北直隶监察御史各一员,请勑专一提调学校。”

那么万历十二年前哪两位歙县人任职巡按直隶御史和四川按察司副使呢?再查《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提及:“(万历十一年七月)癸未,巡按直隶御史江东之言:‘臣职屯牧。万历十一年分应徵皇庄王府给爵子粒及备荒牧马苇课等项银两,乞照税粮恩例免十分之三’。”这位为民请命的御史江东之即歙县人口中至今相传的歙县江村江铁嘴。因江东之任直隶监察御史一职的记录距离该碑撰写的时间最为接近,所以可以确定他是篆额者。

明代学者程敏政为江村江氏撰写的《歙北江村江氏族谱序》(收入《篁墩程先生文集》卷二九)言:歙北江村江氏是济阳江氏江统的曾孙江恒支,恒传24世汝刚(字君毅),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授同安县尉,后“仕歙州倅,卒葬云岚桥,因家橙子培,生嶧、岌、岩”三子。江东之是江村江氏第五十四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瑞阳阿集十卷》评价他说:“其立朝颇著风节,初劾冯保、徐爵,又劾王宗载、于应昌及驸马都尉侯拱宸,继以争寿宫事与李植、杨可立均坐贬……集中奏议居半云。”

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为其撰写的传记《明右佥都御史江公传》,收入《明史》卷二三六列传:“江东之,字长信,歙人。万历五年进士。由行人擢御史。首发冯保、徐爵奸,受知于(万历)帝。”万历二十四年(1596),江东之任贵州巡抚,在黔任职期间,一是购置官田,积资济贫,助寒士“锐意向学”;二是取“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寓,创建甲秀楼,“黔人称贤”,获“抚者必以东之为首”之美誉;三是作品方面,为明万历《贵州通志》作序,著《抚黔纪略》一卷,收入《瑞阳阿集》(尝筑室歙北瑞金山中,即飞布山,故以“瑞阳阿”名集,八年不入市集)。

同年,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为中心的乌江以北地区)土司杨应龙之乱起,万历二十七年(1599)2月,飞连堡大败,江东之派出的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战死,明军三千人全军覆没。直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6月,朝廷起用李化龙兼兵部侍郎,总督川、湖、贵三省兵事,发兵镇压,此祸才得平定。万历皇帝震怒,以江东之旷废职守,导致全军覆没而令江东之承担罪责,随即将其削撤职查办,革为庶人。万历二十七年春天,他匆匆离开贵州回歙,至安庆患风痹,抵家而卒。歙县江村江登云所编《橙阳散志》卷三《人物·宦业》也收录类似的传记。

歙县雄村的进士曹楼在明万历年间曾任四川按察司副使,查雍正《四川通志》卷六《名宦》载:“曹楼,歙县人。进士。万历十年(1582)以副使督四川学校。朗鉴映人,士论允服,所取士子,豫决元魁,多如其言。”因此可知,此碑的书丹者正是曹楼,字世登,与同乡呈坎罗应鹤同榜。他也是歙县雄村曹氏家族明清八位进士中的第三位,名字至今镌刻在雄村村中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

现将这些信息补充完整,就可以恢复该碑的撰文者、篆额者和书丹者的题名,即:

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邑人汪道昆撰文文林郎提督学校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邑人江东之篆额

中宪大夫提督学校四川按察司副使邑人曹楼书丹

碑主陈九官和碑文

作者汪道昆的信息

陈九官,浙江鄞县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万历年间曾任歙县县令。关于他的仕历,相关文献记载并不多见,清康熙《徽州府志》卷之四《歙职官》云:“浙江鄞县人,进士。万历中任”。明人曹臣《舌华录》卷四《谑语》第98条提到“陈进士为歙令,墨声甚著,后改为南大理评事。司徒方定之笑曰:‘陈公昔为富翁,今为贫士,怪哉!’”此陈进士即陈九官,就此言论看方氏对陈九官的评价并不好。司徒方定之,即方弘静,字定之,号采山,歙县岩镇(今徽州区)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及第,累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卒赠工部尚书。他是徽州知名诗人,地域性诗社“天都社”的创始人之一,有诗文集《素园存稿》二十卷存世,存诗近千首,还有《千一录》二十六卷。

又检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三三《选举十一·万历五年丁丑科沈懋学榜》作:“陈九官,鄞人,评事。”说明陈的仕途止步于大理寺评事。陈令君霖雨碑与东方凯旋门——许国大学士石坊同年树立,同有歙县县令陈九官的题名,堪称机缘,而两者的受重视程度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得不说是遗憾。

《太函集》对于徽学研究和明代经济史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这里不再赘述。只说《陈令君霖雨碑记》不仅是汪道昆文集中一篇重要的文章,是歙县乃至徽州地方官历史文献中重要的一篇,也弥补了史书对陈九官这个进士出身的县令传记的记载不足。这篇碑记可以说不仅对古代的徽州府和歙县官吏是良好的榜样,对今天如何为官如何做好人民的公仆,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汪道昆的生平如下:明嘉靖四年(1525)十二月廿七日,汪道昆系歙县西溪南乡松明山人(现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松明山),出生于歙县千秋里,又名汪守昆,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四月十九日辞世,享年六十九岁。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与张居正、王世贞同榜)。自万历三年(1575)请告归里后,隐居家乡近二十年,尤其是在这段时间里致力诗文,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诗人诗酒唱和。汪道昆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也相当出众,为文简而有法,作诗风骨俱佳,诗为十四卷,收录诗歌1660首,并撰写《副墨》及《太函集》120卷,收散文106卷,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堪称“多产”作家。

此碑记是汪道昆隐居家乡歙县的一个代表作品,对于研究他致仕后的人生经历和在明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有一定帮助。此外,在撰写此文的同一时期,汪道昆还撰写了《知县题名碑记》,收于万历年间谢陛编纂的《歙志·艺文志》。据《太函集》卷七七《遂园记》提到汪道昆在万历十二年(1584)“建精舍于肇林,作《遂园记》。”同书卷一一九《送景真入蜀兼寄周使君国雍(其二)》诗云:“筑室函三吾独卧,题书尺一尓相传。”汪道昆曾经“卜筑太函于问政之麓,室名函三,自号函翁。”太函山就是今歙县中学所在地桃源坞附近的一座山,属于问政山的一部分,所以他的文集才取名为《太函集》。就此看来,汪氏致仕后回到徽州,就定居在歙县县城,此碑记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明代他县举人或进士在歙为官,多造福歙县,功德累累,青史留名,徽州府百姓为其树立了一些功德碑,但有些还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如《陈令君霖雨碑记》碑仍存于县城居民家门口,在路边遭风吹雨淋,甚为可惜,希望此类碑刻能够得到更好保护。

责任编辑:马新

(原标题:黄山晨刊数字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