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庆元:遍地皆“古迹” 处处是“史话” “文化基因”让淤上越变越美

2019-09-07 13:18

摘要:“做那么多头梳粿,能吃得完吗?”近日,在淤上乡淤上村,面对记者的疑问,正在忙着和馅料的新安江农家乐负责人吴小云却自信地反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移民文化随之推广,前来聚餐的游客不断增加,头梳粿作为我们的主打菜品,怎会担心吃不完?” 自

  “做那么多头梳粿,能吃得完吗?”近日,在淤上乡淤上村,面对记者的疑问,正在忙着和馅料的新安江农家乐负责人吴小云却自信地反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移民文化随之推广,前来聚餐的游客不断增加,头梳粿作为我们的主打菜品,怎会担心吃不完?”

  自信起来的不止新安江移民,还有当地的畲族人民。山根村共有畲族人口265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村里民族风情特色浓郁,凤凰灯饰、畲乡墙绘、畲族展示馆等畲族元素成为山根村整治后的“主角”。

  “移民文化、畲族文化能够重新亮相,得益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初,淤上乡通过发放‘项目节点设计’征求意见表,充分听取民意,留住属于淤上人民的乡愁,打响了一场挖掘乡土文化的战役。”淤上乡党委书记吴亨卿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后仍记得当时的情景。

  经过半年多的整治,在淤上村中心街,几百米古巷,曾经裸露的墙体经过修葺,加上卵石、老砖、篱笆、石瓦等乡土材料的点缀焕然一新,绝对是一座露天的“淤上历史文化馆”。

  浙江图书馆藏放处旧址一定是老巷子里最有历史底蕴的建筑,1937年浙北战乱,浙江图书馆藏书和天一阁藏书迁至淤上,在随后的几年里,淤上与浙图结下不解之缘。此次整治,浙图旧址修旧如旧,对外立面和门口的地面进行修复,让它成为历史见证。

  浙图旧址往前50多米,便能见到一座重新“点火”的烤烟房,绝对是勾起淤上人文情怀的风景。“点火”当天,不少老烟农都前来围观。一位见证了淤上烟草种植兴衰的老烟农回忆,1997年开始,从松溪县引进烤烟产业,随后发展迅猛,到2002年全乡烟草总产量近373万公斤,占全县的五分之一,成为烤烟第一乡。但随着工业发展,烟农纷纷放弃种植,到2011年仅剩下105亩。烟农感慨,烟草种植如今在淤上已不复存在,烤烟房无疑是他们这一批烟农在这条街上最有乡愁的记忆点。

  “孝”文化也出现在整治后的淤上,通过重修吴氏祠堂,喷绘二十四孝图,打造“慈孝文化一条弄”,倾力打造亮点纷呈的“孝”文化特色乡镇。

  以上都是淤上的历史文化沿袭,要说淤上文化“新卖点”还要属“莲”文化。整治中,淤上融“莲”入景,打造“莲文化走廊”,新建休闲亭两座,新修栈道350米,打造一条莲文化长廊。同时,借助莲文化,实现动能转换,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如今的淤上,“莲”“耕读”“移”“孝”四大主题文化如同四股基因注入淤上,使得淤上遍地皆“古迹”,处处是“史话”。淤上乡常务副乡长张晓冲表示,不久前公示的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验收结果显示,淤上乡考核达标并成为样板乡镇,乡土文化已成为淤上的“金名片”,这让淤上更加坚定了文化发展的自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