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修缮历史的印记 守望文明的荣光——记市劳模集体: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

2019-08-16 06:56

摘要:这是一个只有6个人的团队。但2018年全年,这支团队完成了103个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今年前6个月,他们完成的项目任务数量是75个! 这个平均年龄35岁、专业技术人员全部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考古专业的团队,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几个月前,他

  这是一个只有6个人的团队。但2018年全年,这支团队完成了103个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今年前6个月,他们完成的项目任务数量是75个!

  这个平均年龄35岁、专业技术人员全部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考古专业的团队,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几个月前,他们被评为杭州市劳模集体。

  虽然组里人员少、任务重,但这些年来,他们完成的项目一个比一个“来头大”。在考古二室实施文物勘探总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米的项目里,包涵了西湖、大运河(杭州段)、南宋临安城皇城、五代吴越衣锦城等重要文化遗产,并累计出版了各类学术著作10余部。

  冬天冻、夏天晒,勘探现场不能用大型机械工具,只能用眼睛观察、徒手挖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轻的研究员们就在这样枯燥、寂寞、艰苦的环境中与历史无声地对话。“考古的过程有苦亦有乐。我们通过考古的方式系统性追寻城市发展的蛛丝马迹,并将其复原成古代历史与文化的图景,这个探索过程也充满着工作乐趣。”负责钱塘江古海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的研究员杨金东,总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

  “通过考古的方式系统性追寻城市发展的蛛丝马迹”——为配合杭州钱江新城二期、地铁三期、亚运会场馆等项目建设,去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钱塘江古海塘遗址的整体线形、结构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大量的勘探考证,项目组终于在艮山路、大王庙路段、乔司监狱等区域均发现了古海塘遗址,以此掌握了不同时期钱塘江古海塘遗址的线形分布,并获得各个时期各种类型海塘的营建工艺,取得重大收获。“这些考古发掘,为研究古代土木工程技术和水利技术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杭州古代城市发展史和钱塘江流域历史地位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杨金东说。

  考古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作,但是有时候它又要求考古工作者快、狠、准。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杭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意味着所有建设面积在五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都要先进行考古勘探,以保护依然长眠于地下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瑰宝。“要问我们怎么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加班。”作为考古二室负责人的王征宇笑着说,考古工作也不都是辛苦地付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每当我们把出土的文物清洁、修复完整放进博物馆的时候,每当我们看到市民游客在展馆前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王征宇一番话道出了所有研究员的心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