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杭州多数历史建筑与“新中国”岁数相当,是新中国“见证者”

2019-08-12 10:29

摘要:浙江展览馆新旧对比照。 图片由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提供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带着一个个时代的精神符号;看不见的光阴和看得见的建筑交织成经纬,呈现出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城市气质。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

杭州多数历史建筑与“新中国”岁数相当,是新中国“见证者”

杭州多数历史建筑与“新中国”岁数相当,是新中国“见证者”

浙江展览馆新旧对比照。 图片由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提供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带着一个个时代的精神符号;看不见的光阴和看得见的建筑交织成经纬,呈现出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城市气质。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探寻杭州的“城市气质”,本报联合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推出“我的祖国我的城”之“我与新中国共成长·图说我与杭州历史建筑的故事”主题征集大赛活动,奖金高达万元。

  回顾历史建筑难忘家国情怀

  “浙江展览馆、浙江中医院、杭州体育馆、杭州邮电大楼、笕桥机场、文教学院、华侨饭店……”退休于中国水稻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的张伯平说起这些杭州在新中国诞生后的年代里完成的建筑工程,很是激动,“这些建筑对老杭州而言,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它们蕴含着杭州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赤诚之心。”例如,浙江展览馆在建造过程中,曾备受市民关注。“在杭的许多工厂、学校、居民区及机关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前往参加义务劳动,热情高涨,因此说浙江展览馆是杭州人民用热情与汗水浇灌而成,不无道理。”

  张伯平小时候曾有幸跟着父亲去过其中几个工程的施工现场。“动工之前要安营扎寨,毛竹搭架、竹排做墙、稻草盖顶,全体施工及管理人员大多数都吃、住、工作在这样的工棚下,砖、瓦、灰浆、钢筋等建材全凭肩扛、小车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家父所带领的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响亮地提出并努力地践行着一句口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时过六十余年,张伯平听一位初中同窗说她退休前一直在邮电大楼工作,领导及同事对大楼建筑质量称赞有加,大楼后又在原四层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安全使用至今并准备向两个百年迈进。“可告慰家父在天之灵及先辈们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这份努力了。”张伯平自豪地说。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别样精彩

  为了保护这些彰显城市个性、延续城市文脉、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2005年杭州实施历史建筑保护工程,通过组建机构、制定政策、规范管理,创新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杭州模式”。十余年来,杭州围绕“抢下来、找出来、保下来、用起来、活起来”开展了大量工作,成功抢救并保护了1047处历史建筑、15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改善更新了183万平方米、近4万户的老旧房屋……其中小河直街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山南路等项目先后三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经过修缮和改造,这些历史建筑蝶变新生,包括展览馆、餐饮酒店和教学办公场地等,其中不少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杭州的多数历史建筑其实与“新中国”岁数相当,这些建筑是新中国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记忆”。

  也许,你是这些建筑的建设者,也许是参与者和见证者,不管你是谁,你来自哪里,都请说出你与这些建筑的故事。

  想赢取万元大奖吗?快来参赛吧

  大赛内容:参赛者围绕历史建筑目录40余处,可选出一处或多处,用“对比照”(老照片+新照片,有人物更佳)和文字故事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你或你的家庭或者亲人朋友等与这座建筑以及这座城市的故事,字数3000字以内为宜,图片数量不限,年代不限。

  征集标准:参赛作品需原创且紧扣“我与历史建筑的故事”为主题,用至少一组以上的对比图作为配图。作品完全原创,创作类别和手法不限。

  征集方式:参赛者可采取word文档(请务必要有图片)附件形式将作品发送至邮箱lishijianzhu2019@163.com(文档和邮件标题备注:姓名+历史建筑名称+电话)进行投稿,8月25日截稿。

  大赛奖项: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500元)。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