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良渚申遗已到临门一脚 全力保护好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2019-05-25 01:23

摘要:1936年,杭州良渚。一个名叫施昕更的年轻人的考古发掘,掀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光。 此后历经数十年抢救性发掘,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灰黑陶,玉琮、玉璧、玉钺等玉器。特别是2007年,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

  1936年,杭州良渚。一个名叫施昕更的年轻人的考古发掘,掀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光。

  此后历经数十年抢救性发掘,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灰黑陶,玉琮、玉璧、玉钺等玉器。特别是2007年,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去年1月2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眼下,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进入最后的决战决胜阶段。昨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专题调研了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有关工作,考察了瑶山祭坛遗址、反山王陵遗址、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等。

  良渚古城遗址东北5公里,余杭东明山南麓,东苕溪绕山而过。山南水北的一个丘陵上,1987年发现了一个祭坛和13座高等级墓葬群——瑶山遗址,属良渚文化早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前的瑶山遗址,看起来有些沧桑。筑台四周长满青草,除了祭坛,看不到其他人工建筑物。或许这才是遗址公园该有的样子。

  良渚古城遗址内城西北部,有一座6米高的人工筑台上。瑶山遗址发现前一年,在这里发现了11座墓葬群,出土玉、陶、象牙、嵌玉漆器共1200多件,那个登上《国家宝藏》、浙江人民熟悉的“玉琮王”就出土于此。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应该是王族陵寝,因此称“反山王陵”。

  良渚遗址,保护是第一位的。在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周江勇观看了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演示,指出要在预警管理的基础上做好研究展示、宣传教育,促进遗产监测和遗产保护的有机融合。

  周江勇说,当前,良渚申遗已进入临门一脚的最后冲刺阶段,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清醒,全情投入、全力保障,久久为功、精益求精做好相关各项工作,确保申遗顺利推进。

  谈到良渚遗址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时,周江勇说,要坚持世界眼光、体现民族特性、崇尚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做好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四篇文章,全面推进良渚遗址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完善保护规划,健全管理体系,推动良渚遗址科学保护、有效保护、长远保护;持续加大良渚遗址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充分挖掘蕴含的文化基因、文明记忆、民族精神,为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发出良渚声音;尊崇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统筹好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推进活态展示,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走出一条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