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孙卿: 破译千年古砖里的“文化密码”

2019-04-09 15:25

摘要:昨日,慈溪市民孙卿刚吃过晚饭便一头扎进自己的书房,为一块心爱的古砖制作拓片。调墨、放砖、上纸……只见他拿着一团蘸有墨汁的真丝拓包,在铺有宣纸的古砖上轻轻拍打。不一会儿,砖上精美的纹饰和文字便在纸上显现出来。“这是一块刻有‘万岁不败’的汉

    昨日,慈溪市民孙卿刚吃过晚饭便一头扎进自己的书房,为一块心爱的古砖制作拓片。调墨、放砖、上纸……只见他拿着一团蘸有墨汁的真丝拓包,在铺有宣纸的古砖上轻轻拍打。不一会儿,砖上精美的纹饰和文字便在纸上显现出来。“这是一块刻有‘万岁不败’的汉代‘吉语砖’。盖上印章加上题跋后,这件拓片就是一件艺术品。”孙卿高兴地说。 

    孙卿是周巷人,今年50岁,收藏古砖已有14年,在慈溪城区有一间艺术创作工作室——耕养草堂。平时,除了外出经商,他经常在工作室里练书法、刻印章,研究收藏的古砖。“古砖上的铭文是书法、篆刻创作的较佳摹本,字体包括篆书、隶书、真书、行书。有些文字介于两种字体之间,能看出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孙卿告诉笔者,他收藏的古砖侧面都刻有文字或者图案。“这些古砖各有用途,有城墙砖,有建造寺庙、佛塔等建筑的砖,还有一部分是墓砖。” 

    孙卿收藏的古砖有500多块,时间跨度从东汉一直延续到清代,大部分是唐代以前的古砖精品。在他眼里,这些断砖残甓上的文字、纹饰隐藏着古代的“文化密码”。“浙东地区古砖是中国古砖中的翘楚,其中余慈地区的文字砖尤其精美。”孙卿拿出一块刻有“陈子”字样的汉砖说,“这是10多年前我在本地一座山上捡到的残砖。在常人眼中,这块废弃的古砖‘一文不值’,但是对于书法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它却是难得的宝贝!” 

    在耕养草堂,孙卿专门为收藏的古砖开辟了一间陈列室。在这座“古砖大观园”里,一块块古砖犹如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古砖主要分为文字砖和画像砖,其中文字砖又分为纪年砖、吉语砖、记事砖。”孙卿说,他收藏的一块古砖与三国时期著名文人张尚有关。“上面不仅刻有他的官职‘侍中’,还刻有他的字‘广明’。正史中没有记载张尚的‘字’,砖上的信息刚好补充了相关史料。” 

    在孙卿收藏的古砖中,有不少来自余慈地区。采访中,他向笔者展示了一块刻有“太元十九年太岁甲午杨州淮南寿阳车居会稽余姚”字样的古砖。“这是一块东晋砖,从砖文上可以判断其主人姓车。当时,他从扬州(唐以前也写为杨州)淮南寿阳(现位于安徽)移居至余姚。”孙卿查阅资料后发现,那个年代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而淝水刚好位于现在安徽省寿县东南。“对于当时的中原地区而言,会稽余姚还是比较偏远的地方。我推测车姓家族是为了躲避战乱,才举家搬迁至此。” 

    在孙卿看来,他收藏的古砖虽然不华丽,但是每一块都“镌刻”了一段文化记忆。“汉末六朝时期,石碑很少见,因此这一时期带铭文的石砖颇具历史研究价值。”孙卿说,近年来,除了将部分古砖拓片编册、制成砖砚外,他还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书法创作、印章篆刻以及紫砂器的纹饰雕刻中。“未来,我想将耕养草堂打造成一家古砖博物馆,教孩子们制作砖拓、碑拓等,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记 者 陈章升 通讯员 岑俞贝 李佳珊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