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迎来115周年社庆 西泠印社系列展亮相浙江展览馆

2018-11-14 09:34

摘要:今年是西泠印社建社115年。 昨天上午,400多名西泠印社海内外社员、来自各地的重要印学社团代表,以及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嘉宾、艺术社团代表集聚杭州,参加了这场115年生日会。 5年前110周年庆时,时年99岁高龄的上海书画名家顾振乐先生,是到场

  今年是西泠印社建社115年。

  昨天上午,400多名西泠印社海内外社员、来自各地的重要印学社团代表,以及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嘉宾、艺术社团代表集聚杭州,参加了这场115年生日会。

  5年前110周年庆时,时年99岁高龄的上海书画名家顾振乐先生,是到场最年长的社员。昨天,104岁的顾老再度接受了大家的掌声与祝福。

  现场,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在学生、晚辈的搀扶下,握手寒暄,尽管都已是沧桑面容,但在握手刹那绽放的笑容里,先生们彼此看到的,还是初识对方时的模样——那不变的西泠风骨。

  社长仍然空缺

  但不会影响印社的壮大与发展

  115年来,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等宗师巨匠们执掌西泠,7任社长薪火相传,使得创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成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

  创社初期,以吴昌硕、马衡和“创社四君子”为代表,西泠印社几代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守着传统文化和艺术在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生命延续与薪火相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张宗祥为首的印社中坚力量,使西泠精神得到赓续,事业恢复并积极地推进和发展。

  1979年沙孟海先生当选社长时,社员大会出席者才50人。而5年后的1983年,出席大会的社员嘉宾激增到200人以上。

  在昨天的庆典现场,400多名到场社员加上陪同列席的家属、学生等,将一个千人会堂挤得满满当当。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告诉记者,今天社员已经突破了500人。“回首西泠印社历史,我们这样一个百年名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陈振濂说。

  庆典后,西泠印社召开了第十四次社员大会及十届一次理事会,通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和社团领导班子。

  执行社长:刘江;副社长:朱关田、韩天衡、陈振濂、李刚田、童衍方、龚志南;秘书长:陈振濂(兼)。

  印社在上届73名理事全部续任的基础上还新增选了三位理事:张炜羽、陈中浙、铸公。

  今年2月6日,一代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去世,很多人关心并猜测,接下来谁将会成为西泠印社的新社长。昨天的选举结果出来,社长之位暂时空缺。

  事实上,西泠印社社长的位置曾经几度空缺:创社之初、吴昌硕出任第一任社长之前,就有9年的空缺;吴昌硕去世后,空缺长达21年;第二任社长马衡、第三任社长张宗祥任后也都出现过较长时间的空缺;2005年,第六任社长启功先生去世后,又空缺6年之久,直到2011年饶宗颐先生当选第七任社长。

  这份“空缺史”也明白地告诉人们,空缺不会影响西泠印社的壮大与发展,就像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所说:“西泠印社自创立之日起,就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115周年大庆是西泠印社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今年又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新的使命引领新的未来。”

  重磅大展接连开幕

  老照片里藏着“西泠风骨”

  此次西泠印社115周年社庆,以“百年西泠·与时为新”为主题,涵盖非常丰富,有主题创作、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业界交流和专业论坛等多个构成版块。

  昨天下午,社庆相关的系列展览也在浙江展览馆隆重开幕,包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西泠印社115年社庆”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西泠印社社员专业成果展、“百年记忆”西泠印社老照片展、2018年国际印社联展等。

  老照片展汇集了西泠印社早期照片280余幅,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是首度以展览的方式与杭州观众见面。不仅有西泠印社早期的社址、建筑、雕塑、景观、雅集等场景,一些人物照的背后更有着充满“西泠风骨”气息的故事。

  比如那张被放大到半面墙尺幅的照片。照片中的6位先生,围着一张书桌,或站或坐,桌上摆着一些印章和印谱。照说配言:“1938年,高络园、高野侯、王福庵、丁辅之、葛昌楹、俞人萃于上海。”

  这张照片定格的正是著名印谱《丁丑劫余印存》诞生的时刻,印谱内汇辑了明代文征明、文彭父子至清代等总计270余家印人的近两千余方印章,可以说是一部以作品形式呈现的简明明清篆刻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平湖等地相继沦陷,而西泠印社的社员们也各自经历了不小的浩劫。然而,相比被炸平的房子,社员们更担忧的是自己多年所藏的印章在战争中损毁流失。他们千方百计从家宅的废墟里找回了宝贵的珍藏,于次年在上海开始集结成印谱,直到1939年秋完成编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这些文人艺术家,秉承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立社宗旨,捍卫并坚守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命脉。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两天如果你有空去浙江展览馆,说不定还会碰到西泠印社的社员,照片里的故事,他们会很乐意讲给你听。

  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与西泠印社社员专业成果展也相当精彩,有吴昌硕、潘天寿、傅抱石、沙孟海、启功等人的力作,也能看到一些崭露头角的90后新秀社员的创作。两个展览展品数量总计超过1300件,全面展现了一个百年社团的文化底蕴。

  除了系列大展外,社庆在学术方面的活动也颇具特色,推出“世界图纹与印记”新主题的研讨,将世界范围内的图案、纹样,都纳入研究,将“印”的学术研究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

  陈振濂表示,这既响应了文化走出去的倡议,也是对沙孟海社长建设“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目标和饶宗颐社长“东学西渐”华学文化理念的具体践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