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德安农事歌没有伴奏清唱田间苦和乐

2013-02-25 23:38

摘要:德安农事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古老艺术样式。它没有锣鼓,没有其他任何的旋律器乐伴奏,完全由演唱者清唱。这是一种原生态的音乐。当时负责德安农事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的相关负责人王芬如是说。 ▲在德安,有这样一种歌声唱响几百年,它一直回荡在田

德安农事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古老艺术样式。它没有锣鼓,没有其他任何的旋律器乐伴奏,完全由演唱者清唱。“这是一种原生态的音乐。”当时负责德安农事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的相关负责人王芬如是说。


▲在德安,有这样一种歌声唱响几百年,它一直回荡在田野山林间,激发人们干活时的干劲,又消除疲劳。

 


农耕文化活化石
    《刘三姐》唱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耳边,如今依然有不少听众。而在德安的田间,有一种歌声也响彻了几百年。这种乡土情、泥巴味的歌声,在田间山林中飘着、在扁担上颤着、在水车上缠着,既激发干劲,又消除疲劳,成为德安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老百姓爱之、唱之、传之。
    这就是2011年成功列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而目前正在为申请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准备的德安农事歌。
    据德安县文化旅游广播电影电视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王芬介绍,农事歌多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德安农人口中的农事歌亦成为反映德安民俗风情的一面历史活镜。百姓们在茶余饭后、农闲时光,特别是在田间劳作时常常引吭高歌,你唱我和,特别热闹。“平时干农活很枯燥,也很辛苦。所以,大家会在劳作期间找些乐子,唱上几句。”德安民间老艺人张友碧如是说。
    据了解,德安农事歌以农耕生活为背景,把农时节令、生产生活知识与山歌、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记录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品德和生活乐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勤俭歌”、“思勤歌”、“薅麦歌(一)”、“薅麦歌(二)”等。
    其语言形象生动、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主要是德安当地方言。道理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如《思勤歌》里的“正月勤俭是新年,家家户户就拜年,家家都把年来拜,早拜年来早种田,一年四季在于春。”

#p#副标题#e#
口传心授至今
    据了解,德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居住着汉族、回族、畲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等七个民族,民风淳朴,古迹众多。西河弹腔、傩歌傩舞、龙灯杂耍、采茶戏等诸多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长盛不衰,脍炙人口的农事歌就是其中一支。
    据王芬介绍,德安农事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德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人员调研显示,德安农事歌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而清代德安县志同治十年刊本刘性敏《田家词》中记载:“一年农事重栽禾,晓起家家作饆饠(饆饠亦写作“毕罗”,是一种包有馅心的面制点心)。送馌小鬟憨太甚,见人也学唱秧歌。”
    据民间老艺人、德安农事歌传承人张友碧介绍,他们祖祖辈辈唱农事歌,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农事歌多为百姓在干农活期间即兴演唱,所以歌词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其中的小调一直传唱。”张友碧介绍说。关于德安农事歌歌曲内容的记录,多为通过走访民间老艺人所得。据王芬介绍,德安农事歌编入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编写的《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江西卷》中,而这正是当年工作人员到处走访的成果。
    如今,德安各乡镇的农忙季节,田地里依然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农事歌,只不过没有了当年的盛况。


清唱原生态音乐
    可以说,德安农事歌是一门并不怎么“正式”的民间艺术。为何这样说?倒不是因为它出身乡村田野间,而是由于它的一个独特之处。“德安农事歌是一种原生态的演唱。”王芬说的“原生态”诠释得很恰当。
    正如前面介绍,德安农事歌是百姓在干农活期间的即兴演唱,所以,是没有锣鼓或旋律器乐伴奏的,完全由演唱者清唱,因此,其演唱风格自由豪迈。由于农事歌主要在空旷的田野间进行表演,演唱中既有高亢、奔放、浑厚、质朴的高腔,又有嘹亮、悠扬、优美、朴实的平腔,拖腔悠长,旋律优美。
    “虽然这些都是即兴演唱,但在曲调上还是有规律的。”王芬介绍,农事歌的唱法一般属五声徵调式。歌词形式均为多段歌词分别套唱同一旋律的分节歌,词体结构多为七字五句体。此外,德安农事歌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也有一领众和的徒歌形式。内容朴实,乡音浓厚,既能激发人们的干劲,又能使人们在娱乐中得到教育,具有鲜明的寓教于乐的特征。


田间艺术搬上舞台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田间也难得见上大家一起出工的场景了,自然一起唱农事歌的机会就少了。
    能演唱农事歌的艺人渐渐老去,大部分人只是听说过或者会简单哼唱几句。不过,在对德安农事歌进行抢救、挖掘、保护和弘扬,并将其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整理出了初步的乐谱和文字资料编入《德安民歌选》。“既是德安千百年的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又是中国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繁衍出来的众多原生态民间音乐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王芬如是说。
    “现在农事歌的表演场地从以前的田间转移到舞台上,这也是应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变。”王芬介绍说。农事歌源于田野间,为苦中作乐而产生。如今,农事歌已成为百姓茶前饭后欣赏的艺术。
    据张友碧介绍,他曾带领着一支队伍,把农事歌带进县城春晚现场,给老百姓们带去乐趣。“在舞台上表演和在田间表演还是有些区别的,会有专门的作词和表演动作。”张友碧介绍。但是他也强调,虽然搬上了舞台,但是依然不能脱离了它的本质,它依然还是农事歌。所以,在创作词曲时,依然保持以前的风格,表演动作和服饰都根据人们劳作时的情况设定。
    “这也算是农事歌的另外一种‘活’下去的方式。”王芬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