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古村落旅游开发戒“三失”

2013-02-19 09:46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北京2月19日讯 传统村落爨底下的风情一直是电影剧组和摄影爱好者镜头中时常出现的景致。走在村子里,游客还经常能碰到背着画板写生的美院学生。爨底下村在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很快爨底下村成为旅游景点,爨底下扭转了贫穷。不过这古

  国家旅游地理北京2月19日讯  传统村落爨底下的风情一直是电影剧组和摄影爱好者镜头中时常出现的景致。走在村子里,游客还经常能碰到背着画板写生的美院学生。爨底下村在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很快爨底下村成为旅游景点,爨底下扭转了贫穷。不过这古朴的村落、如画的风景,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也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在古村落保护中,应该力戒失保护、失风貌、失设施。
 
  失保护
 
  老房子门罩丢了角
 
  爨底下村代表性的四合院“财主院”位于山顶,地势最高,院里几处门框和窗框中间的木条已不见踪影,只剩空洞洞的框架结构。另一处出名的四合院“广亮院”,因主人曾是康熙皇帝的替身僧,所以是爨底下村级别最高的院落。院门上精美、细密的硬木透雕门罩右下角也遗失无踪。
 
  据当地村民说,这两处木雕的丢失就是去年“十一”长假的事儿,尽管古宅附近已经安装探头,但仍有盲区。而且广亮院的主人常年不在北京,也疏于维护。村干部说,“财主院”是集体资产,村委会已经注意到门窗破损,正在考虑加以恢复和看守。
 
  村里人议论,爨底下村老房子木雕的破损看似是游客 “破坏”,但终究跟村民对自己居住的传统民居缺乏保护意识有关。有人说,要想监控设施覆盖全村,总共需要18个探头,但因为预算实际只装了10个。“保护自己的传统民居,村民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一些。”一位村民说。
 
  失风貌
 
  四合院加盖小厨房
 
  同为千年古村的三家店村外来人口多,小商贩四处摆摊。村内的私搭乱建也很普遍,许多古宅内外都加盖了房子。有一处三进的四合院里,加盖了十几间小房子,哪怕是一两平方米的空地,也盖起个小厨房,以致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古宅本来的面貌。
 
  “现在的村容村貌已经和几年前不大一样了。”一位村民说,“原本家家户户的小四合院都有天井。可想多接待游客,多摆上几桌,就得扩大地盘,现在不少院子的天井都搭成了棚子。”
 
  记者进入几处四合院看到,院子里挤挤挨挨,有不少明显的后建建筑,与原来的老宅有些格格不入。一些院子门口墙上还贴着花花绿绿的招贴画。一位经常来此摄影的游客说:“冬天民俗户打广告的还少,要是到了旅游旺季,这墙上广告多得跟古村落风格明显不搭调。”他感觉前些年村子不出名时,村容村貌保存不错,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做生意,有客栈,有农家饭,有商铺,商业气氛太浓了。
 
  苇子水村10多个老院子,为保暖,房子外墙都新涂了灰色的保温涂料,又安装上塑钢窗,这些“新装”安到老宅子里,显得很不协调。
 
  失设施
 
  少见卫生间垃圾桶
 
  部分传统古村落,如爨底下开发比较早,旅游设施齐全。但三家店村的旅游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村子里没有几家像样儿的民俗接待户,贯穿东西的主街上,也几乎看不到公共卫生间、垃圾桶等配套设施。
 
  灵水举人村的情况类似,具备接待能力的民俗户仅有四五户,惟一一个条件较好的公共卫生间位于村口,村内的仍是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旱厕。这些必要旅游设施的缺失,是当地村民发展旅游业的一个拦路虎。记者走访几个尚待开发的古村落时,提到旅游开发,很多村子都说,首要问题是拆迁整顿,而拆迁整顿的资金却大都等待政府拨款。
 
  一位专家表示,在符合保护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对这些传统村落,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提出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措施,纠正无序和盲目建设,禁止大拆大建。”他说,在制定保护发展规划时,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而且还要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
 
  京郊“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北京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9个古村庄是——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
 
  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门头沟区雁翅镇苇子水村
 
  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