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历史社会

民国铁路客票售票一律无座 订座需再花钱

2013-02-18 14:43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18日讯 1948年,京沪线的二等车厢。 民国铁路客票的特点是:售票一律无座。那时上车拼命抢座,订座要额外花钱。这种制度下,座位并不是必需品,而是一种特殊享受,需要多花钱才能得到。 1948年,沪宁豪华专列,这是民国火车车厢制造工艺的极

    国家旅游地理2月18日讯  
 


1948年,京沪线的二等车厢。
 
  民国铁路客票的特点是:售票一律“无座”。那时上车拼命抢座,订座要额外花钱。这种制度下,“座位”并不是必需品,而是一种特殊享受,需要多花钱才能得到。
 
  1948年,沪宁豪华专列,这是民国火车车厢制造工艺的极致体现。
 
  买票检票上车三次杀出血路
 
  民国时期,铁路客车车厢主要有三种:头等车、二等车、三等车。这是法定车厢,一般每趟车都会加挂。比如张作霖被炸死时所乘那趟车,就加挂了头等车8节、二等车3节、三等车5节。
 
  头等车一般是政府要员、外国人、大商人、社会名流坐的。座位为软座,铺着地毯,化妆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并且一般带有卧铺车。
 
  二等车的乘客主要是政府低级职员、白领和小商人等。座位也是软座,设备较头等车略差。有单纯的座车,也有附带卧铺功能的座车。后者白天是座位,晚上长椅为下铺,靠背支起当上铺。
 
  三等车的乘客更加广泛,全是硬座车,车座为木质硬座。
 
  以上三种车厢,全都是“无座”的:车票票面上只有发到站、票价、车厢等级等信息,没有座位号。所有乘客都是上车找座位,没有对号入座的说法。头等、二等车的车票很贵,且有身份限制,普通百姓不但坐不起,也坐不上。大多时候,这两种车厢比较空荡,上车不愁找不到座位。最痛苦的是三等车的乘客。那时候,乘车顺序一般是这样的:买票、候车、检票、上车找座。因为没有对号入座制度,整个过程都是争先恐后,纷纷攘攘的场景。那时也没有预售票制度,火车票都是现买。大站开车前两小时开始售票,小站1小时。
 
  买票要排大队。三种车厢的售票窗口是分开的,一般头等、二等售票窗口人不多,三等车售票窗口则是人山人海。大火车站周围,一年四季都活跃着替人买票赚钱的黄牛党。检票上车的时候,还要懂“潜规则”。当您排着长队等待检票,快轮到您时,突然听到检票员大喊:“客满了,停止检票”。此时常出门的旅客并不慌张,只要上前递上车票时顺便递上一张钞票,检票员立即放行。无票乘客私下塞点钱给检票员,也能进站。
 
  座位不是必需品而是特殊享受
 
  那时,还有很多兵痞、流氓,他们上车往往大腿一横,一个人占了一排座,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以上种种乱象,都是因为没有对号入座制度。但要实现对号入座,最起码得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乘客数目不能超过座位数目太多。民国铁路设施极差,三等车通常人满为患。有时候车辆不够用,还经常开行“四等车”,这其实就是棚车,压根儿没座,更无号可对;二是有精确的车票管理系统,这一点要到计算机时代才能实现;三是列车铺号、座号要固定。
 
  但民国的列车今天可能挂两节卧铺车,明天就可能挂五节。车辆的内部构造也不一样,今天挂的车有100个座位,明天挂的车可能只有80个座位。连标准、固定的编号都无法做到,对号入座更是空中楼阁。
 
  那时的头等车、二等车也可以预订卧铺和座位。但是预订之后,直到上车之前,都无法知道铺号和座号。预订只是保证您上车有位子,而不是给您一张写有铺号座号的票。这与对号入座不是一回事,而且预订是要花手续费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逐渐开始实现对号入座。卧铺车较早,硬座车稍晚。在改为计算机售票之前,新中国的铁路车票和民国时期一样是硬板火车票。这种车票事先印制好,票面只有车站、票价等信息,没有标明座号。
 
  实行对号入座后,售票员根据旅客需求,在硬板车票后面贴一张印有车次、发车时间和座(铺)号的小纸条。硬板车票和小纸条结合起来,才是一张信息完整的火车票。铁路部门提供座(铺)号,不再另外收取预订手续费。
 
  在硬板车票时代,实行“以无座票为基础,有座票作为补充”的制度。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售票的普遍使用,铁路客票格局也变成了“以有座票为基础,无座票作为补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