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文学艺术

喝咖啡的情怀

2013-02-03 15:14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3日 对一个习惯喝茶的人来说,咖啡就显得另类了一点。在遍地小资的今天,如果不会喝咖啡,好像就落了伍。每次跟大象聚会,他都会说来一杯咖啡?冰卡布奇诺、摩卡、玛奇雅朵、拿铁他一气报上来十多个名字。这可真有点英雄气短,哪一种咖啡更适

    国家旅游地理2月3日  对一个习惯喝茶的人来说,咖啡就显得另类了一点。在遍地小资的今天,如果不会喝咖啡,好像就落了伍。每次跟大象聚会,他都会说来一杯咖啡?冰卡布奇诺、摩卡、玛奇雅朵、拿铁……他一气报上来十多个名字。这可真有点英雄气短,哪一种咖啡更适合,有一种别样的口感?我总是犹豫再犹豫,或者干脆来一句,什么样的都成。实在是为这事费脑子。那以后自己就在家偷偷地喝咖啡,虽然是速溶咖啡,这算不上奢华,在我不过是探寻不同咖啡之间的差异,但总觉得进步不大,遇见上咖啡馆,还是无所适从。
  
    不过,最近看了咖啡师齐鸣的《咖啡,咖啡》,还真觉得这里面的学问太大,就是咖啡的种类和选择上,学问就多多,咖啡间的差异更是可以和茶文化相提并论了。好吧,那就买回来不同的咖啡器物,以此学着自己做地道的咖啡,也许是手艺太次了,做出来的总找不到那种感觉,也就只好放弃。当然,这不过是找回生活的某些情趣。
  
    这可能跟泡咖啡馆的次数总比坐茶馆的次数要少,又或许是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过于依赖,总以为喝茶更传统一点。在一部纪录片中,美国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说:“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去他们想去的地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种美国人的咖啡精神,确也不输于中国的茶文化,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令人羡慕。特别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更有了一种魅力。
  
    齐鸣当然不是在书中频频谈咖啡文化,而是通过咖啡的介绍,以及咖啡设备器具、制作方式等等来探讨一种咖啡精神,不仅如此,还在培养一种咖啡鉴赏学,他说,解读一杯咖啡的完整生命历程是咖啡鉴赏学的基础(那诸多的细节正是构成咖啡美味的原因所在),而鉴赏开放是要了解如何调动感官机能去与咖啡亲密接触(看、闻、尝三步的咖啡感官分析),这其中可真是花样多多。但具体到咖啡鉴赏还有四大流派之说,其代表的是不同的风格:爱咖啡的大多数人不重技术,只在乎咖啡的香醇诱人,充满活力;而意式咖啡则在乎的是高压萃取、,口感均衡醇厚、创意变化繁多;到了单品咖啡,其所追求品种与特定自然环境结合产生的风味个性;相对而言,土耳其咖啡所在意的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对我这样的“菜鸟”来说,不管是那一种,都值得好好学学。
  
    这么说,咖啡文化也真是丰富多彩了。了解咖啡文化其实是想在喝咖啡时能感受到更多的咖啡情怀,那一些细微的细节,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只是大同小异的差别。岂知这咖啡和茶的道理是一样的,唯有做法适当才能看出它的魅力。不过,喝惯了速溶咖啡的人,可能并不能体验出这一种精妙。
  
    有意思的是,不少做餐饮创意的人,都习惯于先开一家咖啡馆,这背后可能隐藏的是对咖啡馆文化的不懂:反正是一杯咖啡嘛,好坏与否,正宗与否,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可能差别并不是很大。现在,在成都的写字楼、商业小区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咖啡馆,至于是不是能形成所谓的成都咖啡文化,却是未知的。这让我想起了诗人艾略特的话:“我已经熟悉了她们,熟悉了她们所有的人,熟悉了那些黄昏,和上下午的情景,我用咖啡匙量取了我的生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曾说:“如果生命还有最后一小时,我愿意用来换取一杯咖啡。”这一种情怀不仅是源于咖啡精神,更是因为咖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皆因它是情感的沟通方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