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传统风俗

段莘二三事:三眼永济桥

2013-01-31 16:54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31日 三眼桥即永济桥,是一座三拱石桥。桥左侧的石拱保存较好,中间的石拱正面保存得还可以,桥右侧的石拱损坏最严重,几乎要塌。做水库时,桥面石板和石阶就拆掉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先是炸鱼,毁掉部分,但未伤及根本。后来附近村民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31日  三眼桥即永济桥,是一座三拱石桥。桥左侧的石拱保存较好,中间的石拱正面保存得还可以,桥右侧的石拱损坏最严重,几乎要塌。做水库时,桥面石板和石阶就拆掉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先是炸鱼,毁掉部分,但未伤及根本。后来附近村民造房或做墓碑,就来撬石板,蚂蚁啃大象,慢慢的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石桥每年在春水过后就逐渐被水淹没。水库的水阻碍了交通,却保护了石桥。秋冬之季,石桥就露出真容。象一老妪背负行人走过,风吹雨打,屹立至今。如果冬天下雪的话,就是一副名副其实的“断桥残雪”了。

    桥左侧的石拱阳面有“挹秀”石匾,阴面有“荡云”石匾。中间的石拱阳面有“永济桥”行书匾。永济桥建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造桥记碑现在中村某汪姓人家院中,被用于搓衣板。不清,但有“”嘉庆十三年桂月“”募化僧 上泉 宏振“”新興 淇源社 汪朝 二丈“”腾坑 王瑞槐堂二丈 江世美五尺“”王村 王怡“”西垣“”裔村“”西岸“”横段宋“ ”造 碑记“等字样。汪某云是他从三眼桥桥边的淤泥中挖出的。

    下面就简单讲一下造桥的事:

    河面较窄时,造桥就简单些,石桥,木桥都好说。河面宽了,一般搭数板木桥,桥面板用铁索链住。但木桥一般容易被洪水冲掉。几乎年年建,年年坏。后来又仿浮桥的样式建石桥,桥墩较大,迎水面尖尖的,入水面平平的。如船状。上面或架木板,或石板不一。如有名的清华彩虹桥就是。这种桥因为桥墩大,造价高,且施工难度大。桥墩为石头砌成,太高或太小,都容易倒塌,或者被大水冲毁桥面。

    石墩桥后来经过改良,桥墩之上改成拱形,如官坑的青云桥。后来石墩干脆取消,直接用多拱石桥解决跨度大的问题,如永济桥。

    单拱石桥,段莘境内保存较多。三拱石桥则较少,比较有名的就明朝的青云桥和清代的永济桥。因为河水流势较缓,永济桥的桥墩没修成船状。

    造桥,首先成立桥会,一负责筹措资金;二延请石作等工匠;三安排人员运送石木料。具体的就不细说了。有时有乡绅集资,有官府出资,有僧侣募捐。

    秋收过后,河水渐少。先在造桥桥址前建拦水坝,将河水引入沟渠。将桥址周围的水抽干。造好两岸桥基。在河面上垫上一层木料,木料上横架三根大方木。大方木上立起高低不等的大木料。立木料之间用榫铆连接,顶端用厚木板围成拱形。

    木架建好后,在二侧桥基上依次堆砌石料。越往上,难度越大。快合拢时,两边要用撬棍顶住往下紧,边紧边下石料。一直到不能再下料为止。此时是石拱建造最关键的时候,过去一般比较迷信,如孕妇要回避的。同时某些犯冲的人也要避开。一般认为建石拱均要死人,只有魂魄才能托住石拱安全不倒。众石作站在桥顶,手持撬棍,口中依次叫某某人姓名。众人齐喊口号姓名,声音很大,很有威慑力。最后下石料时喊到的人就要”抵命“了。众人下最后一块拱石时,要用巧力,当下到全桥拱石均震动时就可以了。

    然后做两侧石阶,铺桥面,建栏杆,最后下桥匾,立记碑。

    来年春水来临之前,拆掉木架。所以一般石拱桥二侧桥基处都有三个方方正正的小洞。夜航时,可以点上蜡烛。拦水坝有时就拆掉,有时还用剩余的石料加固,用于农业灌溉。

    传说三眼桥在合拢时,正好有一户人家娶新妇路过。为首的石作就大叫”新娘子来楦桥啰,新娘子来楦桥啰“。楦,本意是做鞋的模具,揎鞋就是把鞋撑大。众人高呼,新娘子一听,这不是要她的命吗?急中生智,脱下新鞋往桥上一扔,喊到:”新娘揎鞋不揎桥“。恰好,最后一块拱石落下。新娘子无事,以鞋换命,为首的石作就抱病而终了。

    所以至今段莘娶新妇都在后半夜,一则避免抢亲,二则避免各种意外。但晚上又怕鬼怪,所以又要带上铜镜,用来辟邪。

    永济桥不归任何单位管理,却矗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是所有附近村庄集体劳动的结晶,同时也是二位法师的无上功德,希望它能屹立的更久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