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文化 生活方式

如何防范舌尖上的腐败转战内部餐厅

2013-01-24 19:49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1月24日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

    国家旅游地理1月24日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密。 

    中央“八项规定”直指行政机关奢靡浪费之风,相关禁令出台后,一个普遍现象是,各地星级酒店的政府会议、公务宴请明显减少,生意惨淡。然则随之而来的是,“知情人透露,有些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饭店。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某些单位演绎得淋漓尽致。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在现实中被架空,并未取得人们希望看到的“上行下效”的效果,这让我想起了数日前广东政协会议上的一个小花絮:面对会风转变之后的四菜一汤,香港明星委员曾志伟直呼“吃不饱”。我觉得吃不饱应该不至于,政协会议上菜式虽然简单了一些,米饭肯定是管够的,所谓“吃不饱”,实际上还是“吃不好”,吃得不过瘾。

    没有指责曾志伟的意思。老祖宗早有明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你突然间让他只能吃粗茶淡饭,他肯定觉得“吃不饱”,因为粗茶淡饭在他看来是难以下咽的东西。所以,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问题。同理,那些习惯了公款大吃大喝的官员,突然要求他们勒紧裤腰带管住自己的嘴巴,他们肯定不适应,但凡有条件,还是会想办法大吃大喝。

    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做到继续公款大吃大喝?一是有足够的钱,二是不被监督。山珍海味不是只有在五星级酒店才能吃到,单位内部餐厅一样做得出来,而且也没人规定公务宴请只能安排在饭店酒楼。所以,舌尖上的腐败就转战到了内部餐厅。

    “八项规定”令箭高悬,又有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因此近来各地两会均呈现出勤俭办会之风,也获得坊间普遍赞誉。现在看起来,地方两会之会风转变的意义不能无限夸大。两会上记者云集,堪称万众瞩目,住宿、餐饮等每一个细节均在探照灯之下,纵想奢靡浪费亦不可能,公众基本上可以放心。让人担心的是,某些在两会上“忍饥挨饿”的官员,两会结束之后,会不会“转战内部餐厅”拼命慰劳一下习惯了山珍海味的肠胃?公众又如何得知,在比两会会期长得多的寻常日子里,官员们会否牢记并践行“八项规定”?

    无论媒体还是公众,都不可能采取人盯人式的战术盯着每一位官员的一日三餐,也不能总是寄希望于网友捡到公务消费的天价菜单,更何况单位的内部餐厅是“闲人免进”。所以,这就面临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遏制公款吃喝,监督很重要,但监督最多只能起到事后追究、问责的作用,它做不到事前防范。只要官员们在公款吃喝上花钱不受节制,总能找到逃避监督的办法。

    公款吃喝的症结,在于纳税人不能有效管住政府花钱,准确地说,在于包括三公消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得不够彻底、不够细致,从预算的审议到决算的审计都失之于粗线条,导致政府花钱的随意性过大,外部监督无从发力。只要纳税人管不住政府花钱,遏制公款吃喝就是一道无解题。

    今天的社会有一个共识:只要于法无据,把纳税人的钱吃到肚子里,和把纳税人的钱揣进口袋里,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腐败。关于反腐,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精彩论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具体到如何防范舌尖上的腐败,“八项规定”之后,该是编织牢固的“制度笼子”的时候了。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当一个人“有条件”吃山珍海味而不被监督、无需付出代价的时候,你很难让他基于道德自觉去吃粗茶淡饭,就如同美色当前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柳下惠。因此于吏治而言,在道德感召上固然可以期待“上行下效”激发人性中向善的力量,但在制度设计上必须立足于防范和规制人性的弱点。永远要记住,官员只是凡人,而且是拥有权力的凡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