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老别墅的故事(图)
摘要:我们登上庐山,正是漫天落叶的深秋时节。由于天气转凉,游客稀少,只是那一栋栋精致的别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地掩藏在山林树丛中。据专业研究员罗时叙先生介绍,这里有保存完好的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群落600余栋。在中国名山中,唯独庐山有这
我们登上庐山,正是漫天落叶的深秋时节。由于天气转凉,游客稀少,只是那一栋栋精致的别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地掩藏在山林树丛中。据专业研究员罗时叙先生介绍,这里有保存完好的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群落600余栋。“在中国名山中,唯独庐山有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村"。”
罗老告诉我们,庐山别墅始建于1895年,现存近千栋,大多是西式别墅,分别代表着英、美、德、法、俄、瑞典、芬兰、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放眼望去,那深红色的、青绿的铁皮屋顶,像朵朵鲜艳的蘑菇,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静谧和空灵,冷色和暖色,竟是如此美妙地融合在一起,似乎组成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此时略显萧瑟的庐山,一下子在眼前拥挤热闹起来。
“美庐”发生过许多足堪入史的大事
眼前这些造型优美、风格各异,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别墅,每一栋都能讲出一段遗存的神秘故事。
罗老讲述的第一个故事,是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一个寒风呼啸的冬日,22岁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走进了庐山,仅用200两银子就买下了牯岭一大片土地99年的使用权。随后,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石头房子便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到1927年,山上已经矗起了560幢别墅,分属于英、美、法、俄等15个国家,让寂寞千年的庐山一下子热闹喧哗起来。如今,香山路479号——李德立的别墅还牢牢地站在那里。庐山著名的景点“月照松林”,就是因了李德立这幢别墅前后左右的大片松林而得名。
随着罗老,我们来到了庐山东谷的黄金地段,著名的美庐别墅便位于这里。美庐庭园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于19世纪末期。1933年,原主人巴莉女士将它转给好友宋美龄。从1933年到1948年,除去抗战8年,蒋介石每年上庐山避暑、办公,均下榻美庐,这栋别墅里发生了很多足堪入史的大事。蒋介石写的并被刻在庭园一块卧石上的“美庐”两个大字,保留至今。这二字究竟是在赞赏宋美龄之美或感叹庐山之美,至今仍被世人猜测。
蒋介石走了,美庐的故事却没有完。1961年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和1970年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也主要下榻美庐。毛泽东三住美庐期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同样载入了史册,为美庐再添了几笔浓厚的政治色彩。
赛珍珠、哈顿夫人的庐山情缘
顺着罗老所指——310号别墅,就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女作家赛珍珠一家的旧居。这位对中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女作家出生在美国,她的童年却是随着其传教士父亲在长江边的镇江度过。她的父亲从李德立手上购买庐山一片清凉地,建造了保留至今的这幢并不十分起眼的别墅。从此,她的一家“每年六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插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去牯岭的时候了。”若干年后,赛珍珠是“带着庐山午间的凉风走上写作道路”,创作了她的处女作《也说中国》;后来又发表了她的代表作《大地》,讲述一个普通而又十分勤劳的中国农民家庭的故事,以朴实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她对中国人民的一种同情心、理解和爱戴,成为美国当年最畅销的书。
据罗老介绍,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有著名人士弗朗西斯·哈顿夫人,她是享誉世界的古典钢琴双重奏演奏家,出生在庐山,小时候曾和她的母亲在庐山居住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她母亲死后就葬在庐山。孙中山、周恩来及蒋介石与他们家交情笃深。1972年中美建交后,周恩来总理便邀她来华演出,她带领中美建交后第一支来华演出的美国乐队,演奏了自己新谱的曲子《庐山组曲》,以纪念她在庐山安息的母亲和表达对庐山的怀念。
老别墅走出的中西文化交融使者
19世纪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商人和官员开始纷纷到庐山山顶牯岭谷地兴建别墅,庐山逐渐发展成为避暑胜地。鼎盛时期,庐山有20多个国家各种风格的山地别墅1000余栋,居住外籍人士达4000多人,不少外籍人士常年生活在庐山。为了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他们看中了庐山清凉优美的学习教育环境。1916年,“北长老会”、“圣公会”会同美籍教友联合筹募创校基金,后又有“复兴教会”参加。美国学校由此成立,至1937年学校停办,一共培养了近3000名学生。
在庐山兴办的这些美国学校、英国学校等外国侨民学校,都传授中国文化,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风土民俗。洋学生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二年,或八九年的时间,以后又分别回到了世界各地。青少年时期在中国庐山的难忘生活学习经历,牢牢地印记在他们的心中,使他们成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
今年5月19日,庐山来了48位特殊的外国客人,是由4位80多岁会说庐山地方土话的老人们带领。美国人斯德林·怀特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86岁,是庐山牯岭美国学堂协会的第一任会长,会说中文。在与笔者的交谈中,他用地道庐山口音说的一句“骇死人喏”,把大家乐翻了天。他回忆道:“当年在庐山读书时,牯岭街上商店的中国商人对我们学生非常友好,同学们上街购物都是我做翻译。我喜欢吃街上一种饼干,S形的,小包装。”他深情地回忆说:“自从1981年第一次回到庐山,以后我又多次访问中国。我已把庐山当作自己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