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地理1月6日 大半年前,徐峥写了一封信给中国最性感的女明星之一的范冰冰,请她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客串一个结尾,为观众埋下一颗小彩蛋(西方复活节习惯,意喻为出人意料的小惊喜)。半年后,中国电影观众回赠了在演艺圈沉浮了22年的他一颗大彩蛋———《泰囧》超高的票房。
一部投资3000万的B级片,没有超级卡士,没有超级班底,没有超级宣传,却创下了超级票房——— 它刷新了史上最卖座的华语片新纪录。
上映之前并没有太多人对这部片子抱有很高期望,包括徐峥自己。在飞往各地吆喝媒体看片时,因为之前的揽腰绯闻,徐峥甚至有点闷闷不乐,看完片犹犹豫豫地问底下的媒体:好看么?台下齐声说:好看!然后大家问他期待票房多少,他含含糊糊不肯说,有人在下面叫:破5亿!这话在他听来像“发大财”一样,属于不着边际的吉利话,他笑着一挥手,充满神往地说:“要能破5亿那就马上开拍下集……”而现在的结果是,《泰囧》打破了几乎所有的票房纪录,首日、单日、单月……总票房更有可能突破10亿元———一部在专业人士看来仍有不少缺点、结构仍有不少硬伤的喜剧片,居然战胜了同在贺岁档里的、反思民族的史诗巨片《一九四二》,横扫了《王的盛宴》、《血滴子》和《大上海》。难怪陆川要流泪控诉水军,冯小刚更要数度哽咽,过亿投资居然不敌三个打得稀烂的屌丝主演的搞笑片,叫人情何以堪!
中国人喜欢研究成功秘史,小小的《泰囧》为什么这么火?
有心人说,因为它藏着密集的、各种有意无意的机缘巧合:首先,人们对它没有期望。没有期望,惊喜也就特别大,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预设;其次,它一开始就避过了影评人的杀威棒,这部小小投资的喜剧片没太入影评人的法眼,他们有些人甚至打不起精神看它,不少人甚至因为猝不及防而懒洋洋地给了它一个满分。正面战场上数部大片正短兵相接,打得热火朝天,电影水军们根本无暇顾及这种小生意,于是乎,《泰囧》远离了战火熊熊的重灾区,在影院的一角妖娆地徐徐绽放。等人们回过神来时,它已俨然成为一枝奇葩,独领风骚;第三,它之所以具备了被口口相传的魔力,正是因为它有一份老老实实讲故事的诚意,而这份诚意正是它拉动世界的杠杆。《泰囧》是徐峥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片子,这个务实、精明的上海男人没有宏大理想,也没有宏大述事,他搞过艺术、演过话剧,他没想那么多,就想实实在在地编一部搞笑的电影给大家乐一下,他绞尽脑汁,倾尽全力,把190多个笑点细细密密地编到一部电影里,虽然有的编得不那么好看,有的编得漏洞百出,但店面虽小,诚意足够,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有一份属于海子的那种执着———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娱乐圈是一个偏门的产业,就像徐峥事后诚惶诚恐的辩白:“它是不错,但它没有那么好”,为什么一部没有那么好的片子可以横扫千军?首先当然是因为它好运,撞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这是一个经济低迷的冬天,这是一个惶惶然不可终日的末日贺岁档,人们都冲向了电影院,希望在黑咕隆咚的影院里忘掉烦恼,踏踏实实地笑一场。可他们面前的片子,有一部在说“人吃人”,有一部在说“人吃树皮”,有一部在说“人煮人”,有一部在说“人杀人”,这些片子里有巨大的卡士、巨大的导演、巨大的思想,可就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可怜的观众们在这种阵势前别无选择,小小的《泰囧》成了他们惟一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堆拼了命追求艺术、追求自我价值的大导演们成就了小小的《泰囧》,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甚至辜负了百姓的信任,他们花大价钱只为满足自己的梦想,片子卖不动,他们就哭诉观众不识货。所以,百姓们“报复性”地把票投给了谁都看不上的《泰囧》。从整体来看,这未尝不是一场独属于中国屌丝的逆袭,逆袭之下滚滚洪流,此时此地此际挟裹一切,“不那么好”的《泰囧》,就成了一个时代的选择。
一千八百以前,有个叫阮籍的晋朝人恨恨地说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而事实也许是:世上本就没有英雄,所谓英雄,不过是当时代需要你时,你恰好出现,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原来你刚好在这里。好吧,就是你了,徐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