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之旅 边缘

假日经济热 文化消费成主流

2013-02-16 10:10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16日讯 一年一度的春节消费盛宴在不知不觉中落下帷幕。盘点今年第一个黄金周,假日经济催生的独特消费浪潮使得蛇年新春别具一番风情,在市场销售旺、物价稳的同时,一股节俭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假日经济在刺激内需中继续发挥不可小觑的正能量

  国家旅游地理2月16日讯 一年一度的春节消费盛宴在不知不觉中落下帷幕。盘点今年第一个“黄金周”,假日经济催生的独特消费浪潮使得蛇年新春别具一番风情,在市场销售旺、物价稳的同时,一股节俭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假日经济在刺激内需中继续发挥不可小觑的“正能量”。
 
  交通旅游餐饮扛起消费大旗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日子,回家探亲兼具旅游成为百姓最为欢迎的度假方式。“春运”这一特有的现象,形象地反映出春节带来的交通需求快速攀升。根据铁道部的消息,截至2月13日春运第19天,全国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已经超1亿人次。随着高铁的发展,催生了高铁沿线旅游消费的激增。除京沪、京津、郑西等高铁沿线的景点城市持续受到关注外,今年新加入春运大军的京广高铁、哈大高铁等新线也衍生出花样繁多的旅游新路线,不仅满足了旅客对出行速度和品质的要求,还进一步推动了春运客流的快速增长。
 
  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通行,让更多的人们尤其是中短途游客选择了自驾游的方式探亲旅游。交通需求的集中大释放,不仅让客运行业赚得盆满钵溢,成品油的销售也迅速攀升。大年初二,北京著名景点颐和园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呈现出一派节日祥和的氛围。记者在此碰到了来自山东的小赵一家人,今年春节他开私家车带着全家人来京看望刚出生的小侄子,顺便到北京逛一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速免费来回省下了六七百元的费用,这笔钱正好用在门票上了,初三还计划去逛地坛庙会。
 
  过大年,怎能少了“年夜饭”和宴请亲朋好友?今年的“年夜饭”不仅热闹,而且浪费的现象骤然减少。大年初一,记者在北京丰台东大街九头鸟酒家的大厅里,不时听到“打包”的声音,餐桌上的饭菜基本一扫而空,节俭并未降低了人们过年的热情,也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年”味浓文化消费成为主流
 
  不同于“十一”黄金周,春节“黄金周”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文化娱乐消费红红火火。
 
  各地的传统庙会筹划者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扬长避短,让各家庙会独具匠心、风格迥异。
 
  除了传统的小吃,捏泥人、棉花糖、糖葫芦勾起了成年人对童年的缅怀。京城不少公园都把庙会搬回了家,让人们在逛公园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年”味。在把中国传统“年”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一些公园也引进了国际元素,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初三,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公园,“国际风情节”的延续并推陈出新,赚足了人气。一边欣赏着爱尔兰舞蹈一边品尝着美食,这个“年”过的别具风情。西方“情人节”因素的加入,让春节“黄金周”添加了更多的西洋风情。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近年来人们的首选。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国家博物馆以及首都博物馆,这里的人气不断攀升。大年初二,在首都博物馆的停车场不仅停着众多的私家车,出乎记者的意料,还停了不少旅游大巴,看来外地来京逛博物馆的人们也不少。进入博物馆大厅,两行十二生肖的红色雕塑催生了过年的氛围,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纷纷驻足在此拍照留念。
 
  对于孩子们过年赚到的“压岁钱”,应该花在哪里?不少家长选择引导孩子来到书店用手中的“红包”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和电子产品。一位刚刚5岁的小朋友骄傲地向记者展示手中的图画书《喜洋洋和灰太狼》,说:“这是我自己买的哟!”
 
  春节期间文化消费的大量释放成为一大亮点。根据2月14日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13年第6号春节假日旅游信息通报,上海科技馆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同比增长31.5%。
 
  刺激消费增长假日经济任重道远
 
  难得的长假,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各种消费需求,吃喝玩乐样样红火,反映出假日经济对刺激消费性需求的作用正在显现。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下一步假日经济如何继续推动消费增长任重道远。
 
  假日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春运期间火车“一票难求”,景点垃圾污染,高速免费时段拥挤等等,都反映出集中消费对我国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假日旅游的兴起,也促使目前一些旅游规划项目贪多、贪大、贪高,旅游项目大同小异,存在重复性建设问题,造成旅游地接待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巨额投资的浪费。专家表示,解决这一问题,单靠量上的增加无疑难以解决,而“错时带薪休假”还仅仅停留在讨论的层面上,难以推行,假日经济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仍待进一步思考。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在假日期间追求身心放松愉悦的同时,也应不忘回报自然与社会,在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中追求和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